会员登录 快速注册

搜索

阜阳中秋节有哪些风俗习惯?

[复制链接]
fyw 发表于 2022-9-15 09:36:5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fyw
2022-9-15 09:36:50 815 0 看全部
  在阜阳,中秋节有哪些传说和风俗习惯?为此,记者采访了阜阳师范大学教授刘宏。

 刘宏曾任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,在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之余,对阜阳民俗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,著有《阜阳民俗文化研究》(与张文波合著)一书。


 据刘宏介绍,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帝王祭月的礼制。中秋节有许多美丽的传说,吴刚伐桂、玉兔捣药、嫦娥奔月的故事流传甚广。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由来已久,据史料记载,月饼起源于唐朝初年。

 “阜阳民间一直流传着‘送月饼,杀鞑子’的故事。”刘宏说,元朝末年,颍州的白莲教首领刘福通参加韩山童领导的农民起义,失败后,另组织红巾军继续反元。据传当年八月十五之前,刘福通命白莲教徒制作月饼,内藏小纸条,写上“切月饼,杀鞑子,着红巾”等字样,作为礼品,用红布包着分送各乡,约定八月十五晚上吃过月饼,头缠包月饼的红布,一齐举事,动手杀掉各乡驻守的元军。由于布置周密,徒众心齐,一夜之间将颍州各地的元军杀光,取得红巾军起义首战的胜利。

  明清以来,阜阳各地制作月饼的店铺遍布城乡,刻制各式花纹图案月饼模子的作坊长年营业,生意红火。一般人家,买回几个月饼模子,到了中秋节前,蒸面配料,用普通锅炉烘烤,香飘村舍,更增加了中秋佳节的喜庆气氛。

  中秋之夜,除拜月、赏月之外,阜阳民间还有摸秋的习俗。摸秋活动一般在晚饭之后,年轻人先聚在一起叙话,待到夜深月高之时,慢慢结伴向村外散步,当走到种有瓜果的田地菜园时,便停止说话,猫着身子,下到地里,边瞄边摸,选择自己喜爱的瓜果。

  摸秋有摸秋的规矩,下田不能带筐,只能用手拿,不能折断藤蔓、踩坏庄稼,不能摘下不要。具体要求是:瓜(冬瓜、南瓜、笋瓜)要大不要小,青菜(茄子、萝卜)要嫩不要老,葫芦要圆不要扁,黄瓜(丝瓜)要硬不要软,豆角(蛇豆、菜豆)要长不要短。对于种瓜果的农家来说,地里的东西十五晚上被摸秋了,不但不骂,反而感到高兴。据说摸秋会给农家带来好运,庄稼会长得更好。

  “在阜阳南部沿淮颍上、阜南一带,中秋之夜还有撂火把的习俗。俗称‘八月十五悠火把’。”刘宏说,年轻人提前用麦秸、稻草等容易燃烧的柴火捆上细绳扎成一尺多长,直径两三寸的火把,火把中间裹上些木炭和锯末,便于燃烧时起花——火星飞散。扎成之后,在略细的一头拴个二尺长的带子作为尾巴,便于燃烧后摇动生风。如无工夫扎制,也可以用旧笤帚头代替。

  中秋节当天晚上,年轻人带上火把和一些干柴,聚拢在空旷地带。领头的招呼大家把干柴放在一起,掏出火柴点着柴堆,大家围在火堆旁,慢慢把火把点着,离开火堆,选择合适的空地,拉直火把尾绳,慢慢摇动,待火把燃烧出火苗时,猛地向空中抛出。几乎是同时,几个、十几个火把一起飞向天空。据说谁的火把亮,谁交好运,谁的火把高,谁家的庄稼长得好。这一刻,欢笑声、喝彩声、吆喝声,交织在一起,给宁静的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机。

  如今,乡村年轻人大多外出工作、务工,中老年人没有玩火把的童心,八月十五撂火把的景象已不多见。

  来源:颍州晚报记者 方松高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  • 您可能感兴趣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快速注册 |

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

fyw
管理员给TA私信

查看:815 | 回复:0

Archiver| 手机版| 小黑屋| 阜阳网
联系电话:13810403259 地址:阜阳 邮箱:984891030@qq.com ICP澶囨: ( 备案中... )
Copyright © 2011-2023 Comsenz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  Powered by Discuz! X3.4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